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苏州房改30年,安得广厦千万间

发表于2008-06-05
说起住房,恐怕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,其实,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30年,苏州人的住房,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朱女士一家前不久刚搬进新买的房子,位于21楼,140多平米,让朱女士最高兴的,就是家里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,而且房子还能保温。
其实,苏州房产的变化,来得并不容易。1978年,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,职工居住只能由单位统一分配,不能随便买卖。房子大多是砖瓦平房,人均不到10平方米,马桶,吊桶,脚桶,煤球炉还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。十年后,1988年,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,苏州开发了一批新的住宅小区,换房现象出现。又是一个十年,1998年,国务院正式明确,停止住房实物分配,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。以此为标志,老百姓真正进入买房时代,苏州房地产市场的繁荣,也由此开始。随着新区,园区的开发建设,苏州冒出一大批高档住宅社区,高层小高层不再是稀罕物,房屋节地,节能,节材,厨房卫生条件极大改善,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33平米。
过高的房价,压得苏州市民喘不过气,同时,在房市表面繁荣的背后,掩盖了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的事实。2003年,针对住房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接踵而至。国八条,国六条,国十五条,相继出台,6次上调银行利率,提高二套房贷首付,抑制房价过快上涨,同时,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。苏州也从2001年开始,对市区危房进行解危修缮,2005年开始试点老新村改造,并推出廉租房和中低收入住房。
未来五年,苏州还将供应8400套中低收入住房,新建集宿房23万平方米,同时,完成300万平方米老新村的改造工作,让苏州老百姓真正享受“安居乐业”。
发表于2008-10-27
谢谢
上一页|1|
/1页